伺服系统的基本原理及数控应用
I.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新要求,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迅速。在控制方法上,主要是从手动到自动;在控制功能上,从简单到复杂;在操作上,从大到轻。随着新的控制理论和新的电气和电子设备的出现,它为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传统的机床电气控制是由继电器、接触器、按钮、行程开关等组成的继电器触点控制系统,实现了机床起动、停车和极速调节的控制。继电器触点控制系统结构简单,维护方便,抗干扰能力强,价格低廉,广泛应用于各种机床和机械设备中。目前,继电器接触控制仍是我国机床等机械设备最基本的电气控制形式之一。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有大量由开关量控制的简单程控过程,而实际生产过程和过程经常发生变化,传统的继电器触点控制系统往往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出现了继电器触点控制和电子技术控制装置相结合的顺序控制器。它可以根据生产需要改变控制程序,而且比计算机结构简单得多,也便宜得多。"它通过插入或编程逻辑元件来实现继电器的触点控制。然而,它的设备体积很大,其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上述控制技术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顺序控制器引入了计算机存储技术,形成了一种集计算机控制和继电控制系统于一体的新型工业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PLC)。因此,它作为一种标准化的通用设备,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为了解决占机械加工总量80%左右的单件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问题,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数控机床。它融合了电子、计算机、测试、自动控制和机床结构设计等各个技术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这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经过40年的发展,数控机床种类日益增多,性能不断完善。其中,轮廓控制的数控机床和具有自动换刀装置和工作台可自动旋转的数控加工中心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数控机床由控制介质、数控装置、伺服系统和机床本体组成,其中伺服系统的性能是决定数控机床加工精度和生产率的主要因素之一。